如何保证出料含水率
1、增加堆肥时长(减少处理量)
传统敞开式堆肥系统靠自然蒸发来降低出料含水率,而在现代密闭空间堆肥中,可以通过延长发酵时间,降低处理量的方式进一步降低含水率。这一方法的核心在于,密闭空间的容量限制了可堆肥的物料总量。通过延长发酵时间,自然而然地减少了每日需要处理的物料量,进而降低了每日需要去除的水分总量。这样一来,单位时间内所需的热能也随之减少,在生化反应持续产生热量不变的前提下,确保了热能供应的充足,最终实现了出料含水率达标的目标。尽管这种方法可能不是最优选择,但它确实是有效降低堆肥含水率的一种可行手段。
2、提高生化反应速度
-
降低混料含水率
好氧堆肥尽管是固态发酵,但微生物的代谢活动实际上是在水环境中进行的。堆肥产生的热量主要源自微生物消耗溶解在水中的氧气时所释放的呼吸热。值得注意的是,工业发酵中的微生物浓度可高达1010-12cfu/ml,而现代堆肥中的微生物浓度则相对较低,通常介于104-7cfu/ml之间。这一差异的主要制约因素在于氧气溶解于水的速率,这是一个受压力、温度、接触面积及水表面张力等多重因素影响的复杂过程。
具体而言,当堆肥混合料的含水率降低时,气液接触面积相应增大,促进了氧气的传递速率。这一变化提升了微生物的浓度,使得单位时间内微生物的呼吸热产出增加,热能产生的效率也随之提高。因此,堆肥过程中能够更有效地带走水分,促进堆肥的干燥和成熟。
-
提高氧气传质效率
通过添加表面活性剂,降低水分表面张力,促进氧气向水中的溶解速度,提高水中溶解氧含量,从而给微生物提供充足的氧气促进呼吸热的产生。
-
提高微生物活性
在氧气传递速率一定的情况下,微生物的活性成为了决定发热功率的关键因素。如果微生物活性不足,或无法形成稳定的微生态环境,通常会表现为堆体不升温或升温缓慢、高温持续时间短等问题。基于这些原理,通过添加高效碳源、投加营养物质和接种有益微生物堆肥菌剂等手段,来改善微生物的生态环境,有效提升微生物的活性,促进微生物的生长和代谢,从而保证堆肥过程的高效进行和最终产品的优质产出。
表 1:污泥堆肥菌株专利
3、保温
图 1:旋转发酵仓保温图
保温也是堆肥一个关键因素,在堆肥过程中,微生物的活性与温度密切相关。保温措施能够减少热量的散失,帮助堆体更快地达到并维持高温期。一般来说,好氧堆肥在高温期(65~70℃)下,细菌和真菌的生长速度最快,堆肥的速率也最高。在低温环境中,如果保温做不好,堆体可能无法进入高温期,导致微生物活性降低,分解速度变慢,甚至可能导致堆肥失败。现代封闭环境中堆肥,大约5%-20%的热量通过环境散失掉了,这个需要在堆肥工程设计阶段予以认真考虑,通过合理的设计,如使用保温材料覆盖堆体、建立保温棚或保温箱等,来最大限度地减少热量的散失,确保堆肥过程的顺利进行。
4、堆体空间风场分布
堆肥过程中会产生大量的水汽、臭气等有害气体,这些气体需要及时从堆体上方空间排出,以避免在密闭空间内积聚。良好的风场分布可以确保除臭引风机能够有效地将蒸发进入风场的气体带走,从而提高除水效果。水汽的快速排除有助于保持堆体内部的干燥环境,进一步促进微生物生长代谢和堆肥的顺利进行。
通过合理的风机选型与布局、风速与风量控制、通风管道设计、现代模拟仿真技术以及监测与调整等措施,确保堆体上方空间的风场分布均匀、不留死角,没有气流不畅或涡流现象,从而在不浪费风机能耗的前提下,有效地将蒸发进入风场的气体带走,这将有助于减少水汽积聚和提高除臭除水效率。
5、参数优化调控
由于微生物的生命活动紧密依赖于温度条件,而温度又受到环境和调控的影响而不断变化,所以堆肥系统是一个复杂的黑箱系统,其操作过程中的风量与翻抛频率的精细控制显得尤为重要。为了进一步优化堆肥系统的热能利用效率、加速水分蒸发并显著提升整体处理效果,利用人工智能网络进行动态优化控制,可以起到很好的效果。